您所在的位置:

声音的区别

source: Belonging to: 技术支持class Date:1970-01-01 08:00:00
一、频率
 (一)频率响应和听感的相应关系
    可以将整个声频段大致分成四段,即高频段(4000~16000Hz)、中高频段(500~4000Hz)、中低频段(160~500Hz)和低频段(160 Hz以下)。
    (1)低频段是声音的基础部分,这部分决定了声音的丰满度,低频不足时,声音显得单薄;低频过强时,声音发闷、混浊;低频适中时声音浑厚、丰满。
    60Hz以下的频段,人的感觉比听觉灵敏,声压级大时能感觉到内脏的振感,80Hz附近听觉和感觉达到平衡。
    (2)中低频段是声音的结构部分,影响声音的力度和结实度。中低频不足时,声音疲软;中低频过强时,声音生硬,产生嗡嗡声,影响清晰度;中低频合适时,显得坚实、有力、丰满。其中100~250Hz频段具有良好的丰满感。
    (3)中高频段是声音的丰富多彩部分,决定声音的明亮度、清晰度。中高频不足时。声音朦胧,主旋律不突出;中高频过强时,声音过亮、刺耳;中高频段合适时,音质优美、明亮,圆润有力。
    (4)高频段是声音的音色部分,表现声音的细节,影响声音的表现力、解析力。高频段不足时,声音韵味失落;高频段过强时,声音尖噪、嘶哑、刺耳;高频段合适时,声音清做纤细、亲切自然、色彩鲜明,富于表现力,临场感好。
频率范围和人耳听觉感受的对应关系。其中,3400Hz和其二次谐波6800Hz给人以尖刺感。
(二)具体操作
以上介绍的是各频段对人耳听感的贡献,调音时应使最终的频响是各频段搭配得当。要根据具体节目来增减,对不足部分进行适当提升,而对过强部分适当衰减。对于50Hz和100Hz这两个哼声主要频率要适当衰减,实际上频率补偿还与房间的声学特性有关,总之不能生搬硬套,而要灵活掌握。例如,如果感到力度不够,可以适当提升200~500Hz频率范围;透明度不够,可以适当提升1000~2000Hz频率范围的增益;感觉呆板,可以适当提升2000~4000Hz频率范围的增益;层次不清,可以适当提升8000~16000Hz频率范围的增益;感到声音混浊,可以适当衰减60~100Hz频率范围的增益;感到声音生硬,可以适当衰减200~500Hz频率范围的增益;声音缺乏纤细感,可以适当提升16kHz以上频率范围的增益;齿音太重,应该适当衰减6.3kHz以上频率范围的增益。
    下面用另外一种方法划分频段,.然后说明一下各频段对音色的影响。
    (1)非常低频率范围(20~40Hz)。这个频段的声音大多是风声、房子共鸣声、空调系
统的低音、远距离的打雷声等。
    (2)低频率范围(40~160Hz)。这个频段的声音大多是鼓、钢琴、电子琴及大提琴或电贝司,是构成所有音乐的基本
    (3)低中频率范围(160~315Hz)。这个八度音通常被指为低音或中音的范围,出现在中音人声的低频部分。号、黑管、萧及长笛也有这个频段的表现。
    (4)中频率范围(315~2500Hz)。人耳很容易能判别这个频段,事实上如果我们单独听这个频段,它的声音品质像电话筒里听到的声音,必须要增加低频及高频才能悦耳动听。
    (5)中高频范围(2500- 5000Hz)人耳对这个音程特别敏感,声音的清晰透明度都是由这个音程影响的。公共广播用的号角喇叭,就是设计用来播放到3000Hz附近的频率,音乐段落中明显的大音量也被这个频段影响,人声的泛音出会在此出现。
    (6)高频范围(5000~10000Hz)。这个频段使音乐更明亮,然而它们只会占音乐能量的很小部分,齿音、唇音、舌音等高频率,都在此范围内。
    (7)超高频范围(10000~20000Hz)。这是音乐频率范围内最高音程,只有很高次的泛音才会到达这个范围,而且这个频段如果在音乐中不见了,大多数人也听不太出来,然而这个频段有很丰富的泛音,我们也不能缺少它,它对每种声音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影响力,去除它,声音就显得不够真实。
    对于每一种乐器,只要提升基波低端频率处的均衡,即可增强温暖感和丰满度如果其声音太浓重或沉闷,则应降低基波的均衡量。提升谐波段的均衡可增强现场感和提高清晰度。如果声音太刺耳或者出现吱吱声,则应降低谐波的均衡量。下面自己可以试验从不同角度将整个声频范围划分成各个频段,并将响应频段能量高低对听感的影响列出。
【read】